女裝立體裁剪--模型手臂的縫制方法和步驟
I.處理外手臂布的皺鏈部分
(1)外手臂與里手臂布在縫合前,一定要先處理好外手臂布前彎線中部的凹勢(使凹勢部分的面料伸長)。噴細水花于外手臂布的前彎線處,用熱熨斗稍歸燙前彎線上部,再用力拔開其中部,然后再稍歸燙其下部。
(2)噴細水花于前彎線中部里側,用熱熨斗歸燙里側的寬份。
2.處理手臂布的收緊部分
(1)處理好外手臂布的后彎線中部凸出處的寬份,是縫合手臂布的前提。用手工針,密納細縫后彎線中部;使收線后的外手臂布彎線長度與里手臂布后彎線長度一樣。擺布收線吃勢均勻,在收線上蘸些水分,用熱熨斗燙掉吃勢。
(2)機緝縫合里、外手臂布,緝縫1厘米。緝縫燙成分開縫。折轉手臂布袖口處的放縫1厘米,用熱熨斗燙平。
3.模型手臂的組合
(1)按附肩布和袖口布的凈樣裁配附肩布硬襯和袖口布硬襯各二塊,機緝硬襯組合。
(2)將附肩布硬襯與后肩布組合,用手工針,密納細縫后肩布放縫邊沿,把硬襯包裹在中間。用相同的方法使袖口硬襯與袖口布組合。
(3)封合袖口時,應將袖口布橢圓形的長袖一邊當成手掌的橫方向,將短袖一邊當成手掌的厚度方向。用別針將手臂布下口與袖口布一一定位,用手續針縫牢。
(4)裝入棉花的方法:袖口封口后就是裝棉花的問題了。用普通的棉花彈性差,最好用尼龍棉或木棉為佳。裝棉花要裝得均勻、結實,手臂筒不扭轉變形是有一定的竅門的。不能直接往底亂裝亂塞棉花,先把手臂筒均勻地團折到三褶,使手很容易觸在底。先裝最下一褶的棉花,棉花要在角落里、邊沿處塞滿后,再裝中間的。用同樣的方法裝入第二褶、第三褶的棉布。如果手臂筒扭轉變形,或扭歪了,手臂形狀就會失真。
(5)封合附肩布時,先將手臂布的袖山處收線,為了使吃勢皺褶均勻,可用手工針密納收線兩道,擺布收線吃勢均勻,自然形成球冠形。附肩布橢圓形的長軸一邊當成袖籠的直向,短軸一邊當成袖籠的橫方向。用別針定位,固定附肩布的下端。
(6)附肩布與手臂袖籠的定位不僅是長度縫合的問題,還有一個立體成型的角度問題,即手臂裝在人體模型上要形成一個自然的立體角度。把已初步成型的手臂(連同附肩布),掛入
人體模型的袖籠處,檢驗附肩布的定位傾斜度是否與人體模型的袖籠處相合。檢驗的標準為附肩布與人體模型的袖籠平行;手臂掛直后,袖直線與地面垂直,模線與地面平行為佳。否則就調節和改變附肩部下端別針的位置,一次不行二次,直至圓滿為止。
(7)用手工針縫合附肩布的下部。
(8)手臂袖山部與人體模型的組合也是比較復雜的,因為一是要組合得好,沒有破綻,二是要便于裝卸,如果固定死了,不易卸下,那它的實用性就差了。先用別針將手臂袖山初步固定,即用別針把附肩布上部戳在軟質人體模型的袖籠上部,注意手臂的直向垂直,橫向水平。
(9)在手臂袖山與人體模型肩部組合的地方,用斜料貼布縫印。然后鋪墊肩頭的棉花,使棉花略墊高些,呈圓弧立體感。
(10)然后將外手臂布袖山處已收線成皺褶形的布形整理好,用別針將其袖冠部位固定在人體模型的肩部。
(1I)用卷尺重復肩部的寬窄,在外手臂布袖山處作出肩寬線的標記。按照標記固定斜料貼布的位置,用手工針縫合斜料貼布的里側,將其與外手臂布袖冠部位組合。斜科貼寬為3厘米、長為26厘米。
(12)用剪刀剪去外手臂布袖山處的余縫。
(13)倒駁翻轉斜料貼布,用手工針線牢貼布的另一例邊沿。這樣,手臂已固定在人體模型上,手臂而且還可以活動。
(14)在手臂的正面作出以下的標記:上臂圍、肘圍、臂長中線 。
(15)在手臂前側面按圖所示作出以下標記,前臂根圍、前臂彎線
(16)在手臂后例面按圖所示作出以下標記:后臂根圍、后臂彎線。